洞霄宫二首 其一

:

霁色横空碧,凉飙透客襟。萦回山九锁,崭绝石千寻。

爱景心虽切,怀贤意更深。摩挲旧诗刻,拥鼻独行吟。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李知退

李知退,字退翁,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理宗绍定元年(一二二八),知浦江县(明嘉靖《浦江志略》卷三)。四年,转镇江府推官(《吴都文粹续集》卷八《常平司干厅东斋记》)。今录诗四首。 5篇诗文

猜你喜欢

如梦令·自净方能净彼

:
自净方能净彼,我自汗流呀气。寄语澡浴人,且共肉身游戏。但洗,但洗,俯为人间一切。
自净方能净彼,我自汗流呀气。寄语澡浴人,且共肉身游戏。但洗,但洗,俯为人间一切。
自己洁净才能使他人洁净,我自浴身之后,出现汗流而又哈气之效果。给参与浴佛活动的人们传话,只管四大和合幻身与三昧游戏。径直洗吧!径直洗吧!俯首为了摆脱人间众生苦难而洗吧!

参考资料:

1、 谭新红,萧兴国,王林森.苏轼词全集 汇校汇注汇评. 武汉:崇文书局,2015年8月:3042、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919-921
自净方能净彼,我自汗流呀(ha)气。寄语澡浴人,且共肉身游戏。但洗,但洗,俯为人间一切。
如梦令:又名“忆仙姿”“宴桃源”。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勗)创作。《清真集》入“中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彼:他人,别人彼:他人,别人。呀气:张口大力呼吸,喘气。澡浴人:参与浴佛活动的人们,这里代指世人。肉身:佛教称“地、水、火、风”四大和合的幻身。游戏:出自《景德传灯录·池州南泉普愿禅师》:“(普愿)扣大寂之室,顿然忘荃,得游戏三昧。”这里指自在无碍,而常不失定意。但洗:径直洗吧!

参考资料:

1、 谭新红,萧兴国,王林森.苏轼词全集 汇校汇注汇评. 武汉:崇文书局,2015年8月:3042、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919-921
自净方能净彼,我自汗流呀气。寄语澡浴人,且共肉身游戏。但洗,但洗,俯为人间一切。

  第一、二句,将心比心,现身说法来谈浴佛的生理效果,只有“自净”才能彼净。这一富有哲理的佛学思想,显示出苏轼天涯沦落不沉沦的勇气。“汗流”代指污垢除尽,“呀气”代指浊气被完全清除,所以苏轼感到浴佛是特别舒适的。

  第三、四句,进深一层,借“寄语澡浴人”之机肉身游戏,摒除杂念,心不散乱,专注一境,抒发了苏轼运用佛学思想来游戏人生,以娱身心。其心理平衡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苏轼也常得趣于某事或懂得其中奥妙而以游戏出之。

  最后三句,近乎一种呼喊:径直洗吧!径直洗吧!不仅仅是为了个人“洗荣辱”,更重要的是为了冲刷人间众生的一切苦难,这正是苏轼要做一个“清净人”“肉身”而游戏三昧的真谛。

  全词侧重于浴佛的效果及其心理探索,所表述的思想意义全在于苏轼的“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分世界”的宇宙观和“得于自然,游戏三昧”的人生观。正因为“居士本来无垢”,所以苏轼才有资格喊出“俯为人间一切”的人道主义呼声。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919-92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浣溪沙·湖上西风急暮蝉

:
湖上西风急暮蝉。夜来清露湿红莲。少留归骑促歌筵。
为别莫辞金盏酒。入朝须近玉炉烟。不知重会是何年。

湖上西风急暮蝉。夜来清露湿红莲。少留归骑促歌筵。
傍晚夕阳斜照,微风吹过湖面,蝉鸣不歇。夜晚降临,颗颗清露点缀在红莲之上,煞是可爱。稍作停留后便骑马赶赴即将开始的酒宴。

为别莫辞金盏酒。入朝须近玉炉烟。不知重会是何年。
在即将离别的时刻,切莫推辞杯中的美酒。回朝后要多多靠近皇上,才能仕途平稳,只是至此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欢聚一堂。

参考资料:

1、 单芳.晏殊珠玉词译评:甘肃文化出版社,2001年:第22页2、 刘扬忠.晏殊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年:第24页

湖上西风急暮蝉。夜来清露湿红莲。少留来骑(jì)促歌筵(yán)
浣溪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湖:指南湖,在商丘城南。急暮蝉:指傍晚的蝉声十分急促。红莲:红色莲花。少留:同“稍留”,即片刻停留,稍作停留。少:稍微,略微。来骑:指将来之人。骑:一人一马的合称。促:就,近。

为别莫辞金盏酒。入朝须近玉炉烟。不知重会是何年。
为别:分别。金盏。华美的酒杯。须:应当。近玉炉烟:意为接近皇帝。玉炉:指朝廷、宫室的香炉。旧称帝都为玉京,朝廷、宫室为玉台,帝王用的香炉因亦称玉炉。

参考资料:

1、 单芳.晏殊珠玉词译评:甘肃文化出版社,2001年:第22页2、 刘扬忠.晏殊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年:第24页
湖上西风急暮蝉。夜来清露湿红莲。少留归骑促歌筵。
为别莫辞金盏酒。入朝须近玉炉烟。不知重会是何年。

  这首词上片描写夜宴时的景色,为使归客稍有停留,催促为饯别准备的歌宴早点安排。下片写出了惜别之情,请求归客多饮几杯酒,他们的友谊是深厚的,因为在分别后,即使呆在朝廷,也不一定有这么轻松快乐,而这次离别后又不知何时才能再见面,也隐隐含有回朝之念。词人心绪幽伤缠绵,尤其能想象到对方的心情,推己及人,意境深远绵长,柔情缱绻,深婉入微。全词含蓄委婉,于宁静淡泊中寓寄诗人内心深处的不平。

  作者以景起兴,逐渐转向歌筵现场,叙写举酒话别时的真情寄语,在相见渺茫的惆怅中收束,寥寥几笔,把离别场景勾勒得鲜活而动情,也透露了晏殊被贬后急于回京的心情。

  上片以景物起笔,点出了离任的时间——暮夏时节。细腻描摹四季景象的迁转,是晏殊词述说情怀的鲜明特色。此处景物不仅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更重要的是透露了心情的变化。人在黄昏暮色中,感觉到西风拂面,暑气袭来,似乎蝉也焦躁不安,加速了鸣叫。因为离别的焦虑,所以暮蝉之“急”乃是最强烈的感受。

  夜色来临,周围的气氛变得安静,人的情绪也稍微平静,于是安静下来欣赏那被清露打湿的红莲,顿觉神清气爽。心情的平稳才促使离别者坐近“歌筵”,参与这饯别的盛宴。上阕的三句,蝉声“急”意味着归人心急,“少留”意味不愿久留,“归骑”暗示归心似箭,“促”是坐近,却也暗示着催促上路的心情,字句之间透露出晏殊迫切归京的心情。

  下片选取了筵席间话别的情景来呈现离别的情意。作者犹如摘录了友人的话来营造现场感。“为别”二句可视为送别者对晏殊的寄语。

  一劝他“莫辞金盏酒”。因为这酒杯中盛满了挚情厚意;二劝他“须近玉炉烟”,希望他回朝后应尽可能多接近皇帝,才能仕途平稳。这直白的言语在离别时分丝毫不显做作,也没有世故庸俗之感,只是朋友间诚朴的心声。送别的话大概也浇中了晏殊复杂的心绪块垒,于是他深长地感慨“不知重会是何年”,向歌筵中的友人们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

  这首小令内容虽取自普通的日常生活场景,然叙事婉转,立意含蓄,语言清雅不腻,确是一篇淡雅内敛之作。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二晏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第21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秋凉晚步

: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古人认为秋天是悲伤的,我却认为未必如此,轻微的寒意,正好是令人舒适的天气。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绿色池塘里的荷花虽然都落尽了,但还有新长出来的如铜钱那么圆的小荷叶。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可人:合人意。

绿池落尽红蕖(qú)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红蕖(音同“渠”):蕖是荷花。红蕖,就是红色的荷花。却:在这里是完、尽的意思。最小钱:新出荷叶才象小铜钱那么大。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这首小诗充分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由于作者观察细致深入,描写生动逼真,感情真挚浓厚,因而意趣盎然,颇能动人。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一丛花·年时今夜见师师

:
年时今夜见师师,双颊酒红滋。疏帘半卷微灯外,露华上、烟袅凉飔。簪髻乱抛,偎人不起,弹泪唱新词。
佳期谁料久参差。愁绪暗萦丝。想应妙舞清歌罢,又还对、秋色嗟咨。惟有画楼,当时明月,两处照相思。

年时今夜见师师,双颊酒红滋。疏帘半卷颊灯外,露华上、烟袅凉飔。簪髻乱抛,偎人不起,弹泪唱新词。
那年的今夜,我与师师姑娘初次相遇。屋内琉帘半卷,烛光朦胧;屋外,露花笼雾,凉风续续。她美丽的双颊,泛着颊醉后的红润。抛开髻簪,披拂着秀发,紧偎在我的怀中,她挥泪唱起了新谱的歌曲。

佳期谁料久参差。愁绪暗萦丝。想应妙舞清歌罢,又还对、秋色嗟咨。惟有画楼,当时明月,两处照相思。
谁知一别多年,久久不能实现当年约定的佳期,只有不尽的愁绪,隐隐约约地萦绕在心里。料想此刻此际,她一定唱罢了清越的歌,跳完了美妙的舞,又在对着寂寥的秋色嗟叹不已。画楼依旧,明月依旧,静静的秋夜依旧。只有清寒的月光照着两处相思,一种愁绪。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 罗立纲.秦观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3 :57-612、 刘拥军 选注.李清照秦观词选.成都:巴蜀书社,2000:78-793、 龚旭东.唐宋爱情诗词三百首精品.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2:214-215

年时今夜见师师,双颊酒红滋。疏帘半卷微灯外,露华上、烟袅凉飔(sī)。簪(zān)(jì)乱抛,偎(wēi)人不起,弹泪唱新词。
年时:宋时方言,犹“当年”或“那时”。酒红滋:酒后脸上泛起红晕。露华:秋夜露珠。凉飔:凉风。偎:挨贴。

佳期谁料久参(cēn)(cī)。愁绪暗萦(yíng)丝。想应妙舞清歌罢,又还对、秋色嗟(jiē)咨。惟有画楼,当时明月,两处照相思。
参差:本指长短、高低不齐,这里指错过。萦丝:如丝萦绕,形容纠缠难解。嗟咨:慨叹,叹息。画楼:雕饰华丽的楼房。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 罗立纲.秦观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3 :57-612、 刘拥军 选注.李清照秦观词选.成都:巴蜀书社,2000:78-793、 龚旭东.唐宋爱情诗词三百首精品.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2:214-215
年时今夜见师师,双颊酒红滋。疏帘半卷颊灯外,露华上、烟袅凉飔。簪髻乱抛,偎人不起,弹泪唱新词。
佳期谁料久参差。愁绪暗萦丝。想应妙舞清歌罢,又还对、秋色嗟咨。惟有画楼,当时明月,两处照相思。

  此词所写,是他在清秋月夜,在深情地怀念一位名叫“师师”的妓女。词之上阕,回忆当年与师师相见的情景。这是一个秋天的晚上,歌楼上灯红酒绿,湘帘半卷,华灯初上。师师她酒酣耳热,双颊显出阵阵红晕。渐渐到了深夜,白露初降,凉风吹拂着疏帘。娇羞怯怯的师师带着几分醉意,紧紧依偎着“词人”。她弹去泪珠,唱了一曲新词。此句点明了师师作为歌女的身份,同时表明词的内容十分哀怨,所以她在演唱时动了感情,流下了眼泪。

  词之下阕写别后相思。他们临别时本来约定再次相见。词人在《水龙吟》词中曾说:“玉佩丁东别后,怅佳期、参差难又。”此处“佳期谁料久参差”,说的是同样意思。却不想一别多时,重逢难再,一怀愁绪,暗暗地萦绕心头。此时词人设想:师师她大概刚刚歌舞结束,正对着一庭秋色长吁短叹。“妙舞清歌”,再次点明师师的身份。一边是愁绪萦怀,一边是对月嗟咨,恰好写出两处相思。于是迸出结句:“惟有画楼,当时明月,两处照相思。”明月依旧,人分两地。明月似亦有知,此刻正以皎洁银光照着天各一方的恋人。望月怀人,是中国传统诗词常常写到的题材。唐诗中除杜甫《月夜》外,还有不少作者写过,如张九龄《望月怀远》云:“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等等。宋词中也有多处写过,如范仲淹《御街行》:“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张先《江南柳》:“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秦观在《水龙吟》的歇拍中也已写道:“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此处不同的是以画楼作为陪衬,则人在楼中,月临楼上,景色如画。

  总之,这首词语工而入律,上阕写对方——歌妓师师;下阕写词人自己,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是相思。词之上阕营造了疏帘半卷,颊灯闪烁,凉风轻拂,玉露初零的意境,让人感到温馨甜蜜。师师这个人物,也被写得有血有肉,富于感情。这一切都为下阕所写的相思张本。下阕着重抒情,而以“秋色”“画楼”“明月”等景语点缀其中,令人感到情寓景中,有语尽而情不尽的意味。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 罗立纲.秦观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3 :57-6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初入淮河四绝句

: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刘岳张韩宣国威,赵张二相筑皇基。
长淮咫尺分南北,泪湿秋风欲怨谁?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浪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
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船离开洪泽湖岸边,到了淮河后心情就变得很不好。

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何必说要到遥远的桑乾河才算塞北边境呢,淮河中流线以北就已经天尽头了!

刘岳张韩宣国威,赵张二相筑皇基。
刘錡、岳飞、张俊、韩世忠众将抗金宣示了国威,赵鼎和张俊二贤相奠定了国家基业。

长淮咫尺分南北,泪湿秋风欲怨谁?
淮河两岸咫尺之间南北分裂,秋风中洒泪应该怨恨谁?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浪交涉亦难为。
淮河中的舟船相背而驰,连激起的波痕接触一下也难以做到。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只能看到天上的鸥鹭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在南北岸之间飞翔。

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
中原的父老们没说一句客套话,遇到我这个皇帝使者便诉说不能忍受金朝压迫之苦。

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
反而是不会说话的鸿雁,还能够一年一度回到江南。

参考资料:

1、 金子湘 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 :1093-1094 .2、 吴昌恒 等 .古今汉语实用词典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9 .3、 章楚藩 等 .杨万里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94 :200-211 .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洪泽:洪泽湖。

何必桑乾(qián)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桑乾:亦作“桑干”。桑干河为永定河上游。桑干河流域当时已沦入金人之手。中流:指淮河的中流线,为宋、金的分界线。

刘岳张韩宣国威,赵张二相筑皇基。
刘岳张韩:刘錡、岳飞、张俊、韩世忠。赵张:赵鼎和张俊。

长淮咫(zhǐ)尺分南北,泪湿秋风欲怨谁?
咫尺:周制八寸为咫,十寸为尺。形容距离近。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浪交涉亦难为(wéi)
为:做。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
王人:帝王的使者。

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

参考资料:

1、 金子湘 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 :1093-1094 .2、 吴昌恒 等 .古今汉语实用词典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9 .3、 章楚藩 等 .杨万里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94 :200-211 .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到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刘岳张韩宣国威,赵张二相筑皇基。
长淮咫尺分南北,泪湿秋风欲怨谁?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浪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
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

  第一首写诗人入淮时的心情。首两句总起、入题。交代了出使的行程和抑郁的心情,为这一组诗奠定了基调。诗人离开洪泽湖之沙岸一进入淮河,胸怀就烦乱、骚动,这是因为昔日国中流水今日已为边境界线。这两句写出了南宋人面对长淮时心理上独特的变化。后两句写感慨,是“意不佳”的原因之一。“到乾”即永定河上游的到乾河,在今山西省北部与河北省的西北部,唐代这里是北方少数民族的交接处。唐代诗人雍陶《渡到乾水》一诗有“南客岂曾谙塞北,年年唯见雁飞回”之句,表示过了到乾河才是中国的“塞北”的意思。刘皂《渡到乾》也有“无端更渡到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之句。在北宋,苏辙元祐五年在出使契丹回国离开辽境时所写的《渡到乾》一诗中仍曾这样写道:“胡人送客不忍去,久安和好依中原。年年相送到乾上,欲话白沟一惆怅。”正因为前人有过那样的边境观念,所以现在作者说“何必”,表面看来似乎是不满于前人的看法,其实诗人正是通过这种不满的语气在今不如昔的对比中表达对江山半壁的哀惋和对朝廷偏安的怨恨,这是一种委婉的表达方式。“天涯”原指极远的地方,这里指宋、金以淮河为界的边境线。这两句是说:何必要到遥远的到乾河才是塞北边境呢,而今淮河以北不就是天的尽头了么!诗人说到乾用“远”字,称准河却用“天涯”,一方面强调了淮河的边界意念、一方面渲染了淮河的遥远。这种渲染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王朝心理上弃北逃南、政策上妥协投降,视国土沦陷于不顾,置中原人民于不救的哀怨和不满。

  第二首是对造成山河破碎的南宋朝廷的谴责。南宋初年的名将刘錡、岳飞、张俊、韩世忠,力主抗金,屡建功勋。赵、张指赵鼎和张俊,都在南宋前期两度任相,重用岳、韩,奠定南宋基业。诗人在这里采取了欲抑先扬的手法。在第三句来了一个陡转到反面,而今竟然出现了“长淮咫尺分南北”的奇耻大辱的结果。前面的因和这里的果似乎产生了明显的矛盾,再加上结尾的“欲怨谁”一语,更是发人深思: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该由谁来负责?当时以高宗赵构和秦桧为首的主和派贬、杀抗金将领,这怎能不使人在肃杀的“秋风”中涕泪满襟呢!诗人的满懑之情,以婉语微讽,曲折道出,显得更为深沉。

  第三首因眼前景物起兴,以抒发感慨。淮河两岸舟船背驰而去,了无关涉;一过淮水,似乎成了天造地设之界。这里最幸运的要数那些在水面翱翔的鸥鹭了,只有它们才能北去南来,任意飞翔。两者相比,感慨之情自见。“波痕交涉”之后,著以“亦难为”三字,凝聚着作者的深沉感喟。含思婉转,颇具匠心。诗人采取了虚实相生的写法,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弛、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

  第四首写中原父老不堪忍受金朝统治之苦以及他们对南宋朝廷的向往,感慨更为深沉。前两句说中原父老见到“王人”像遇到了久别的亲人一样,滔滔不绝地诉说不堪忍受金朝压迫之苦。“莫空谈”中一个“莫”字,即排除了一切泛泛的应酬客套话。他们向使者谈的话题都集中在“诉不堪”这一点上。这是诗人想象中的情景,并非实事。因为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南宋使者到了北方后不可能直接跟遗民通话,中原父老更不会面对面地向南使“诉不堪”。但是中原遗民向往南宋朝廷之心却用各种方式来表白。此诗所表达的中原父老的故国情思,虽非实事,但确是实情。这里的弦外之音是对南宋小朝廷的强烈谴责,以率直的方式表现了曲折的心思,读来宛转有致。后两句借羡慕能南飞的鸿雁来表达遗民们对故国的向往。“却是”为反是、倒是之意:羡慕的是鸿雁一年一度的南归;遗憾的是鸿雁不解人意,不能代为传达这故国之情。真是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初入淮河四绝句》以“意不佳”为贯穿全组诗的感情主线:有“长淮咫尺分南北”“中流以北即天涯”的沉痛感喟;也有“北去南来自在飞”“一年一度到江南”的向往和痛苦。前两首侧重于诗人主观感情的抒写,后两首则为淮河两岸人民、特别是中原遗民代言,主题鲜明。全诗寓悲愤于和婉,把悲愤之情寄托在客观景物的叙写之中怨而不怒,风格沉郁,语言平易自然,时用口语。这些都体现了“诚斋体”的特色。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